首页

我是主人的一条贱狗

时间:2025-05-22 18:11:56 作者:新华社评论员: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 浏览量:95118

  中新网兰州5月4日电 (戴文昌)“家里有一位修壁画的父亲,这对我影响是极大的。”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波说,“父母在饭桌上聊的都是敦煌莫高窟。”1990年,在父亲李云鹤影响下,学习绘画专业的李波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,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这些珍贵壁画和彩塑“问诊治病”。

  近日,李波作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优胜者,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单列表彰。

  修复敦煌壁画彩塑,对修复师而言是一场“大考”。李波说,“入行后,父亲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待文物修复态度。从前期研究到后期修复,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,这样才能少留遗憾,他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。”

图为敦煌壁画修复。(资料图) 南如卓玛 摄

  “文物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”谈到文物修复,李波强调最多的就是“敬畏”,文物的不可再生决定着“要对文物永远保持敬畏之心”。李波一直坚持修复文物最小干预原则“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,不停改进创新材料以及工艺,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保护好文物,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真实性。”

  面对“千年伤病”缠身的石窟壁画和塑像,在细如发丝、微如芝麻的壁画“伤口”上一点点实施“微创手术”,除尘、灌胶、滚压、回贴,发展到后来整体分层揭取、搬迁复原;在塑像方面,从修复糟朽、断裂、倾倒塑像,发展到复原大型塑像……

  “我们都管修壁画叫作‘面壁’。这项工作看似劳动强度不大,但必须全神贯注。”李波说,不同的保存环境、不同的结构层,决定了每一处病害都不一样。面对不会说话的“病人”,怎么把壁画的“病”治好,很考验功夫。

  文物修复师像医生一样,将文物从时间流逝和自然打磨中拯救出来。在李波的印象里,父亲常说,“对待文物要有感情,知道它的可贵才能用心保护它。一旦要修,就要修到最完美的状态,宁可不修也不能修坏了。”

  文物修复工作苦不苦?一个姿势就要保持很久,甚至会因此落下职业病,怎么会不苦?可李波说,“身体是苦的,但内心却是丰盈的。每当看到修复好的文物,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是无可比拟的。”

  李波常对年轻人说,修复文物其实是一个不断闯关过程,要有越挫越勇的韧劲。修复壁画的过程也是修心过程,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便“一画入眼中,万事离心头”,与文物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。

  在时间的侵蚀下,壁画遭遇的病害有空鼓、起甲和酥碱等等,它们让精致的图案变得模糊、破损,有时像鳞片一样翘起,有时结满白霜,有时甚至变得疏松、脱落。

图为敦煌莫高窟第148窟壁画数字化采集现场。(资料图) 敦煌研究院供图

  修复师们的工作,就是拿着大大小小、形形色色的工具,除尘、填垫、脱盐、粘结、按压、支顶……帮助壁画对抗时间。李波说,文物修复并不是修复者的主观创作,在修复或复原过程中,要最大限度尊重原作的原材料、原工艺,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。

  “每个修复项目都可能遇到困难。”李波说,看起来都是颜料层起甲这种病害,但由于保存条件的差异或载体层的不同,修复材料和工艺也不能一成不变,需要认真思考、仔细调查,才能找到更适宜的方法和策略。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高原铁路迎“双11” 入藏电商货物日均可达300余吨

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表示,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不是技术,而是体制创新。为培育新质生产力,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。王曙光建议,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、交易制度、共享制度、传播制度,从而保证技术专利能为民所用;建立大学、企业和政府的创新共同体,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办学导向,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增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;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人才、鼓励创新的机制等。

(两会声音)全国人大代表宗强: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

网传的一份《茶山镇干部任前公示通告》显示,胡素婷,女,2000年7月生,东莞石龙人,2022年9月参加工作,202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大学学历,学士学位,现任住建局一级科员,拟任经济发展局副局长。

微短剧《AI看典籍》第一期《周处除三害》先导片

王鑫还强调,文化“不仅仅只有可口可乐”,也不是“一个国家生产原浆,就必须全世界一个味道”。如果从你输我赢的角度去看,时时处处都是竞争博弈;如果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,时时处处都有合作的机遇。(董泽宇 制作 岳子岩)

漂流12天后,遭胡塞武装击中的货船在红海沉没

在青岛拼搏的5年,康海兵照顾过各种各样的病患,其中的酸甜苦辣历历在目,支撑他一直走下去的,是被认可的成就感,以及生活日渐富足的喜悦。

从“打头阵”到“后方战场”:他,守好“三尺灶台”

据河北高速集团指挥调度中心消息,受降雪影响,截至20日18时15分,河北多条高速站口关闭,其中保定辖区所有高速站口关闭,石家庄辖区内除3个站口开启外,其他也全部关闭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